地層壓力簡稱“地壓”。指作用在巖石孔隙內流體(油氣水)上的壓力。

中文名

地層壓力

外文名

formation pressure

別名

孔隙流體壓力

內容簡介

formation pressure

簡稱“

地壓

”。地下采礦中亦稱“礦山壓力”、“巖石壓力”。也叫地層孔隙壓力,指作用在巖石孔隙內流體(油氣水)上的壓力。有被孔隙內流體所承擔的那部分上覆巖層壓力稱為基巖應力。采礦時,由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周圍應力重新分布,常引起圍巖變形、移動和破壞,礦柱壓裂、倒塌,支架下縮、破壞等現(xiàn)象,稱為“礦山壓力顯現(xiàn)”。地層壓力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與地質條件、開采深度、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巷道斷面和回采空間的大小、形狀和支護方法等因素有關。

又稱孔隙流體壓力。指地層孔隙內的油、氣、水的壓力。地層壓力與地層所在深度有關,一般表現(xiàn)為地層與地表連通的靜液柱壓力。油氣田的地層壓力還與構造的封閉條件有關,穹窿構造的頂部受上覆表層壓力的影響,可以形成很高的地層壓力。油氣層壓力超過以泥漿密度為1.2克/厘米^3的靜液柱壓力稱為高壓油氣層,低于鹽水密度為1.07克/厘米^3的靜液柱壓力稱為低壓油層。地層壓力的當量密度超過1.5~1.6克/厘米^3就稱為超高壓地層。

在實際生產中,地層壓力一般分為三種:

(1)原始地層壓力:是指油田未開采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

(2)目前地層壓力(靜壓):指油田投入開發(fā)后,在指點的井點所測關井后油層中部恢復的壓力值。

(3)流動壓力(流壓):指在油井正常生產時測得的油層中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