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范成大的《題夫差廟》是以夫差的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向統(tǒng)治者敲起了警鐘。
第一、二句指出夫差敗亡的原因,并予以譴責。夫差許和存越,本已種下禍根,又興兵伐齊,更是自不量力,荒唐之極,詩人以“更荒哉”三字予以嚴厲的批判和強烈的譴責,并引出下文。詩中的“縱敵稽山”、“養(yǎng)虎自遺患”就是暗比南宋放縱金人,屈辱投降,以致一蹶不振,后患無窮?!按瓜焉蠂迸c“求魚”兩句則暗比金國統(tǒng)治者得寸進尺,一次次南侵,殊不知由此而內部矛盾重重,后方極為空虛,隱伏著極大的危機。
第三、四句分承一、二兩句,進一步指明其危害。這兩句詩,深刻地揭示了夫差釋越伐齊的嚴重錯誤,對一、二兩句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下兩句詩用“不知”和“只道”相呼應,更突出了夫差的利令智昏、愚昧荒唐,具有極強的諷刺性。
詩的后四句寫吳國的滅亡。詩中將梧桐橫生典故中的“前園”改用“后圃”是由于平仄關系作的變通,而且更符合夫差遇救國都而陷于困境的情況。上句說“夢見”,預示失敗的必然性,下句說“眼見”,已成為現實,兩句連在一起,揭示了內在的因果關系,說明了聽信讒言、剛愎自用的昏君必然遭到歷史的無情懲罰。夫差終于身死國滅,遺臭萬年,而伍子胥等忠臣卻精靈永存,忠臣信而遭讒、忠而被殺,他們的怨恨猶如滔天雪浪,洶涌澎湃,控訴昏君佞臣的誤國罪行,也給后世統(tǒng)治者以嚴厲的警告。五、六兩句以夫差的亡國之速暗示不管是縱敵求和的南宋還是貪得無厭的金國,都將逃脫不了最終失敗的下場。至于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吳國忠臣的千古奇恨所化成的沖天浪濤中,也就很自然地溶進了詩人的極大憤慨和強烈譴責。
聯系范成大生活的社會現實,讀者不難透過這首詠史詩的表層意思看到作者所寄托的深刻內涵,通過對夫差的種種倒行逆施的嚴厲譴責,隱含南宋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必將重蹈夫差的覆轍。作者構思的巧妙在于把諷刺的矛頭不僅指向南宋統(tǒng)治集團,而且也指向利令智昏的金國侵略者 ,有一石雙鳥之功,充分體現出作為政治家的范成大的遠見卓識。
《題夫差廟》格律嚴整而屬對精深,構思縝密而層次清晰,全詩用典但仍圓轉流暢,尤其是用虛詞關聯照應,使全詩化板為活、一氣呵成,充分體現出范成大純熟的藝術 技巧。[1]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時詩人歸隱石湖,過夫差廟,聯想起宋高宗趙構不顧徽欽二帝被俘的“靖康之恥”,聽信奷相秦檜的讒言,與金訂立了屈辱的和議,稱臣納貢,憤而作此詩。[2]
作品評價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詩起句、末句俱好,兩“后”字不相妨。
清代紀昀《瀛奎律髓刊誤》:老生之常談,詞調尤野!
當代紅學家周汝昌《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范成大這首《題夫差廟》被紀昀所貶,是的,也許有點不夠“溫柔敦厚”??墒?,紀昀沒有從別的方面去看些事情。這“常談”,究竟是“談”的什么樣的沉痛內容?。∧鞘窃谑裁礃拥哪暝吕?、什么樣的情勢下而寫出的“老生常談”啊![4]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并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后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資政殿大學士。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詩。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傳世。
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顧志興主編 . 范成大詩歌賞析集 . 成都 : 巴蜀書社 ,1991-02 . 195-197 .[2] 朱德才,楊燕譯注 .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 . 南京 : 鳳凰出版社 ,2001-05 . 132-134 .[3] 顧志興主編 . 范成大詩歌賞析集 . 成都 : 巴蜀書社 ,1991-02 . 197 .[4] 吳慧鵑,劉波,盧達編 . 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三卷 . 濟南 :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9-03 . 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