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鴻》,七言絕句。南宋作家范成大的作品。此詩寫得清麗哀怨,表現(xiàn)了羈旅之人思鄉(xiāng)念親之情。

中文名

落鴻

作者

范成大

出處

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字數(shù)

28

情感表達

表現(xiàn)了羈旅之人思鄉(xiāng)念親之情

創(chuàng)作年代

南宋

作品原文

落鴻

落鴻聲里怨關(guān)山② ,淚濕秋衣不肯干。

只道一番新雨后,誰知雙袖倚樓寒③ 。

注釋譯文

注釋

①落鴻:指孤鴻。另一說是指向南投宿的鴻雁。

②關(guān)山:暗示跋涉的艱辛和遙途的隔阻。李白有詩《長相思》:“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p>

③雙袖倚樓寒:杜甫有詩《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庇钟小对乱埂罚骸跋沆F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痹娨庥纱嘶?。

譯文

大雁的悲鳴中傳達出對關(guān)山的怨恨,被辛酸的淚水打濕的衣衫久久不干。

在常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場秋雨罷了,誰又知道那倚樓的佳人心中的寒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范石湖早年作品,大約作于他讀書薦嚴寺之時。范成大少年時代就父母雙亡,家庭擔子壓在他的身上,他“十年不出,竭力嫁二妹,無科舉意”。但為了生計,仍時時外出薄游奔波,風露江湖,因而接觸了現(xiàn)實,生發(fā)出感慨。這種感慨,既有對農(nóng)民疾苦的同情,也有對世間不平的憤慨,更有一類是對山河破碎、國事日非現(xiàn)實的深憂。這首《落鴻》,就是后一類詩歌中的一篇。此時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舉目無親,又是一場秋雨至,大雁盤旋,聲聲哀鳴,惹起作者的愁思。

作品鑒賞

賞析“落鴻聲里怨關(guān)山”,首句即扣緊題目,不加修飾形容。一“怨”字突出詩的主旨,是全詩之眼。以下的詩句全由這一字生發(fā)開去。其實,落鴻之聲客觀上本無所謂“怨”,哀怨之情純是人的體味。是作為主體的人對于客體“落鴻”觀照的心理反映。一句話,這里的“怨”實際上是詩人自己的情感?!霸龟P(guān)山”,“關(guān)山”是無生命的存在,怨它似乎毫無道理。認真咀嚼,這正是作者無奈心情的曲折表達。聯(lián)系下文讀者可以體會到:親人離別,難以謀面,正是由于關(guān)山的阻隔。怨關(guān)山阻隔,也即怨別離。那么“怨”到何種程度,第二句就給予了回答。

“淚濕秋衣不肯干”中的“秋”,一方面交代了時間季節(jié),另一方面也使讀者聯(lián)想到秋天的萬物凋零,不禁觸目傷懷,更兼斷鴻聲聲,不免涕淚沾襟,可見情之篤,思之切,這樣也可知“怨”之深,淚水流淌不斷。沒完沒了,甚至“不肯干”,更加深了“怨”的程度。因怨,而流淚,因淚,而衣不能干。卻用一“肯”字使“衣”人格化,注入了作者感情的濃冽色彩,百倍地表現(xiàn)了“怨”的深變。

“只道一番新雨后,誰知雙袖倚樓寒”。三、四兩句是由己及人,想到家中親人的反映。秋天,一番新雨過后。天將冷了,他擔心家中親人倚樓顧盼,不勝清寒。“誰知雙袖倚樓寒”運用的是代他人設言的手法,寫詩人思念妻子,想象妻子正在家中翹首而望,懷念行人?!罢l知”一句最見功力和匠心?!罢l知”的反問實際正道出詩人的“已知”。這一句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親人深切的思念,同時也是對家中親人的描寫,淡淡一筆,卻神韻俱出,情感細膩,筆調(diào)深沉。由淚而聯(lián)想及雨,說是新雨,反過來卻又啟示讀者聯(lián)想為淚,是詩人客游在外的淚,是他想象中倚樓所落的淚。因“淚"因“雨",就產(chǎn)生了“寒",“寒”字一語雙關(guān),既是實寫,即寫天氣清涼,表現(xiàn)了詩人的關(guān)切之情,同時又是虛寫。即不僅是天冷,也是人心情的凄冷,是想象中家人之寒,也即是游子自己客中之寒。由怨到寒,是復雜的感情內(nèi)涵的開掘,又是完整的抒情邏輯結(jié)構(gòu)。如果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讀者還能體會到詩中傳達出的更深的意蘊。

表面看來,這是一首思鄉(xiāng)懷人之作,但更深一層表現(xiàn)的是對國土淪喪、朝政混亂的憂慮。落鴻是被宋高宗遺棄了的中原父老的象征,在“落鴻聲里”包含著太多的情感:有對金人殘酷統(tǒng)治的憤慨,有對南宋朝廷能早日收復失地的期盼。一次次地倚樓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內(nèi)心的苦楚是不言而喻的。詩人在落鴻的哀怨聲中聽到了中原父老的心聲,替他們焦慮、傷心、憤慨,從而抒發(fā)出其因山河淪陷而引起的憂國怨情。此詩情意纏綿,感人至深,言已盡而意未窮。

借落鴻歸雁抒發(fā)離情別恨,本是傳統(tǒng)題材,不乏佳作,然而范成大的這首詩筆法新穎,不落窠臼。詩人于常見的題材中獨辟蹊徑,出語平淡,情意深厚。

評價中華詩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丁芒《丁芒詩論》:范成大這首七言絕句充分運用了感情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使全詩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生發(fā)、而又邏輯清晰,巒不可分,因而產(chǎn)生了凝聚力。此詩的另一特色就是并不直道其詳,而是留下大量想象的空間。讀者盡可能馳騁其遐思,來填充詩人留下的這藝術(shù)的空間。當然,又并非晦澀,使人看不懂,猜不透,而是鋪好了給讀者想象起飛的跑道。因為具備這些藝術(shù)特色,此詩就顯得感情充盈,含蘊深厚,文藻蘊藉,搖曳多姿。范成大工詩,觀此絕句,可見其詩藝一斑。

作者簡介

范成大像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宋高宗年號,公元1131~1162年)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jīng)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xiāng)石湖,卒謚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