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葉榕(學(xué)名Ficus rumphii),喬木,高約15米,通常附生,樹皮灰色,干后有縐槽。葉近革質(zhì),心形至卵狀心形,長6-13厘米,最寬6-1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至寬楔形,兩面無毛,基生葉脈五出,外側(cè)2脈短而細(xì),側(cè)脈5-6對;葉柄長6-8厘米,無毛。

中文名

心葉榕

亞綱

薔薇亞綱

拉丁學(xué)名

Ficus rumphii

植物界

榕族

被子植物門

亞門

被子植物亞門

雙子葉植物綱

別名

假菩提樹;

薔薇目

???/span>

亞科

波羅蜜亞科

榕屬

亞屬

榕亞屬

心葉榕

命名者及年代

Blume

分布區(qū)域

云南

形態(tài)特征

心葉榕

心葉榕

心葉榕

托葉卵狀披針形,長1.2-2.5厘米,脫落后遺留明顯托葉痕。雌雄同株,榕果無總梗,成對腋生或簇生于已 落榛十枝葉腋,球形,直徑10-15毫米,幼時(shí)被黑色斑點(diǎn),成熟時(shí)紫黑色,頂生苞片微呈 臍狀,基生苞片3,圓形,小;雄花極少數(shù),散生于榕果內(nèi)壁,花被片3,匙形,雄蕊1 枚;癭花及中性花花被片3,披針形;雄花花被與癭花相似,子房卵圓形,光滑。瘦果薄 被瘤體和粘液,花柱長,柱頭棒狀。

生長環(huán)境

生長于海拔65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在路邊,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范圍

分布于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