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觀音座蓮是觀音座蓮屬中的一種植物。以根狀莖可入藥。

中文名

峨眉觀音座蓮

合囊蕨目

拉丁學(xué)名

Angiopteris omeiensis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亞門

真蕨亞門

合囊蕨綱

別名

峨眉半邊蓮

觀音座蓮科

觀音座蓮屬

峨眉觀音座蓮

分布區(qū)域

四川

毒性

無毒

用法用量

30-60g;外用:適量

別名

峨眉半邊蓮

峨眉觀音座蓮

來源

蕨類座蓮蕨科峨眉觀音座蓮Angiopteris omeiensis Ching,以根狀莖入藥.[1]

生境分布

四川。

形態(tài)特征

葉柄高達(dá)90厘米,粗如中指。葉片長達(dá)80厘米,二回羽狀,羽片7-9對,互生,相距7-9厘米,斜向上,長30-45厘米,中部寬13-20厘米,向基部稍狹,羽柄長3厘米,奇數(shù)羽狀,羽軸向頂端無翅;小羽片約20對,被相當(dāng)于半寬的間隔分開,基部的長5-8厘米,上方的小羽片長7-11厘米,寬8-13毫米,線狀披披形,漸尖頭,開展,基部略為心臟形,不對稱,有長約2毫米的小柄,邊緣有圓齒,先端有尖鋸齒。葉脈開展,單一或二叉分枝,明顯,沒有倒行假脈。葉為紙質(zhì),光滑,僅中肋下面稍有鱗片疏生,干后上面為褐綠色,下面為黃綠色。孢子囊羣長圓形,由11-15個孢子囊組成,彼此接近,有較闊的不育外邊緣。

性味歸經(jīng)

苦、淡,涼。

功能主治

除風(fēng)濕,利小便。主治風(fēng)濕骨痛,肺病熱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腸胃血痢,癰腫,熱毒等癥。

用法用量

1~2兩。泡酒服或水煎服。外用鮮品搗爛外敷。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