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古城是位于山西省寧武縣城西南70公里寧化村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寧化古城

所屬地區(qū)

山西忻州市寧武縣城西南50公里處的汾河之濱

地理位置

山西省寧武縣城西南70公里寧化村

建造時期

明、清

景區(qū)等級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觀

汾陽宮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類別

旅游景點

歷史沿革

據(jù)史料記載,寧化的建城史可追溯到隋開皇年間。初建時叫"隋陽宮",也稱"汾陽宮",是隋煬帝為巡獵避暑之便而設立的行宮,而后在此基礎上建宮城,稱汾陽宮。具體位置在今寧武縣寧化鄉(xiāng)寧化村南。清代《寧武府志》記載:"隋汾陽宮,在縣西南六十里,世傳隋煬帝避暑處。"《山西通志》稱隋汾陽宮城六里四十一步?!秾幓尽贩Q舊城六里二百九十七步。煬帝奢靡無度好大喜功,因起官而設郡。其與大業(yè)四年(608)隋煬帝在寧武"天池"所建的"汾陽宮"(俗稱"天池汾陽宮")并稱"上下行宮"。從唐代以后,因?qū)幓厥獾牡乩砦恢?,開始由宮城向軍事防御性城堡發(fā)展,朝廷不時駐重兵于此。清《寧武府志》記載,"寧化城,因隋汾陽宮城之舊城廓而筑之"。曾稱"牛角城",為"臥牛城"(今山西忻州)的犄角之一。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設立"寧化軍口"并置寧化縣。明代又在宋城的基礎上加筑城墻,周方二里余,城墻高三丈一尺,東南北設壕,西南北置門,共建城樓9座,更鋪13座,以及甕城建筑等。

寧化古城

寧武寧化古城——全國最小的宋城古寧化城,在寧武縣城西南50公里處的汾河之濱。城順山勢走向而建,居河畔一臺地緩坡之上,周長約2.5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獨秀。寧化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除隋“汾陽宮城”遺址外,還有宋城”舊址、明清磚砌城墻、關帝廟、萬佛洞等,保存均比較完整,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化城最早創(chuàng)建據(jù)傳是在秦漢年間。隋代將城拓展到六里四十一步。宋嘉佑6年,因西夏人侵擾隘口,設立寧化軍,寧化宋城的稱謂即源于此。金大宗22年設寧化州,又升為刺史州,之后城池又改建、重建,在清代曾駐旗軍3000多名。過吊橋,到汾河對岸,來到宋城,能見到殘破的城門、甕城、城墻、衙門、官道、關帝廟、教場、汾陽宮遺址和明代磚窯等古跡。與宋城隔河相望的萬佛洞,建在寧城山的半山腰。拾級而上,逐漸看清寧城山巨大峭嚴流水沖刷的痕跡,門楣上刻著“萬佛洞”三個大字,洞口兩側的石柱上刻著石聯(lián),兩邊的大石碣上,分別刻有題詩,記載了當年開鑿的過程。明萬歷19年,建過不少馳名建筑的妙峰法師偕同一舟法師,云游毗盧佛道場蘆芽山,途經(jīng)寧城山,見到石壁峻峭,遂決定鑿洞立佛,當年開工,歷經(jīng)5年完成。清同治10年,法號廣空的禎秀法師,積資重建佛洞,歷經(jīng)10年,鑿成以萬佛洞為主的佛洞群。萬佛洞里正中的塑像是佛祖釋迦牟尼,左邊是弟子阿難。相對而立的石柱上,彩繪著盛氣凌人的站殿將,柱頂和四壁,原有密密麻麻的小佛,可惜已毀。回到寧化,向西進入管涔山谷,大約一小時車程,就到蘆芽山了。蘆芽山海拔2754米,早在唐代就是毗盧佛道場,古代文人、僧侶都尊稱為蘆芽帝山,山頂一帶曾有眾多寺廟,因此叫“佛頂”。山頂曾有眾多寺廟從山腳到佛頂,先是一段臺階路,隨即漸漸走進原始森林。金黃的針葉鋪成“地氈”,踩上去輕盈松軟,每走一步都是好感覺。秋天的氣候帶著涼意,正好省去大汗淋漓的狼狽。佛頂上3座石峰并肩而立,從第一座石峰到第二座石峰,必經(jīng)束身峽,往下一看才知,兩座石峰從山腳到峰尖相鄰而不相連,只有側身撐住巖壁,小心翼翼地腳踩兩根松木搭的橋,才能從黑幽幽的石縫中“絕外逢生”。小巧玲瓏的太子殿,建在第三座石峰舍身崖的裂石上,位置十分險要,從“九桄梯”到太子殿,周圍可駐足的空間很小,腳下是令人目眩的天澗,相傳古人求雨,銅鑼從這里掉下去,次年再來時,才聽到落地之聲。雖說得夸張,但極言其深!隔澗看,佛頂四周是小蘆芽、山臥虎坪、石猴崖、紫峰崖、鳳凰嶺和看花臺等十幾座山峰,越過一片漫山的松濤,再看來時的公路,在林海之中細得像游絲……從蘆芽山下來,大約半個小時車程,就到了荷葉坪。荷葉坪海拔2874米,是華北最大的高山草甸,一覽無垠,還有池水蕩漾,一個絕好的天然牧場,帶著濃濃的野趣。寧化古城比較完整地保存著宋代建筑風格,從殘存的城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歲月的痕跡。核心為隋代石料砌成,中間是宋代城磚,最外層包裹著明代的城磚?!秾幬涓尽分械膶幓菍幓牵核渭斡恿辏?061年),以河西西夏人往來隘口,乃立寧化軍,因隋汾陽宮城之舊址,廓而筑之,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寧化巡檢司,山西都指揮使常守道帥官軍來屯,將舊城六里二百七十步、南邊關廂裁去,于城東山坡上,隨地形勢筑城二里一百九十七步,未完調(diào)去。五年(1372年),延安侯唐宗勝、千戶唐成繼成其功,城高三丈一尺,壕深一丈,城樓六座。十一年(1378年),改巡檢為寧化守御千戶所,隸山西都司。嘉靖中,改隸寧武。至萬(歷)十四年(1586年),甃土城以磚,當改寧化所,時設掌印千戶、巡捕、城操吏目各一。中有靜樂倉,今仍為寧化巡檢司。[1]

地理環(huán)境

古寧化城,(山西省第三批省保)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城西南50公里處的汾河之濱。

地址:寧武縣城西南70公里寧化鄉(xiāng)寧化村

主要景觀

寧化古城

城池依山而建,由東向西傾斜,西城緊鄰汾河,古城周長約2.5公里,城墻高10.33米,城墻現(xiàn)存大部分完整。保存有古代甕城兩座,一北一南,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型,置有二進重門,是明代在宋舊址上修復并加筑而成。

寧化古城歷史悠久,現(xiàn)存文物古跡十分豐富,除了隋“汾陽宮”宮城遺址之外,還有宋、明、清三代修筑的城池建筑舊址,明清磚砌城墻遺存及關帝廟,寧化萬佛洞明代石窟寺、朝陽洞、旦板洞等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