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是針繡花邊的一種。在底布上用扣針繡出圖案,再用剪刀剪去部分底布,形成有鏤空花紋的花邊。

外文名

cut work lace

工藝

扣針

沿革

雕繡花邊所運用的扣針又稱扣邊,繡法同鎖扣眼相似,所以又稱鎖針。扣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刺繡品考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扣針已普遍運用。漢代以后,扣針成為民間刺繡的主要針法,用于衣裙、枕袋、鞋、帽及鎖邊、鎖扣眼等。但是,扣針繡完后,用小剪刀把需要鏤空的底布剪去,襯出紋樣,形成具有立體感的雕繡花邊,則是歐洲針繡花邊的傳統(tǒng)技法。

雕繡工藝起源很早。在4~5世紀的古埃及墓葬中便有運用雕繡工藝技法的繡品。16世紀,意大利威尼斯成為歐洲雕繡花邊的中心。17世紀法國路易十四王朝期間(1643~1715),雕繡花邊也很興盛。19世紀,西方雕繡花邊逐漸衰落,至1930年后在歐美國家已基本消失。

中國雕繡花邊是19世紀末由歐洲傳入的。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山東煙臺的外國商行進口歐洲麻布作為面料,組織當(dāng)?shù)厣a(chǎn)麻布雕繡花邊,向美洲銷售。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成為膠東地區(qū)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雕繡花邊由于以扣針為主,且通體雕繡而鏤空,所以稱為滿工扣鎖花邊;又因以山東威海生產(chǎn)的最為著名,在國際市場上稱為“威海衛(wèi)工種”。80年代以來山東雕繡花邊行銷美國、加拿大、巴西、意大利、聯(lián)邦德國、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亞、日本等國。

工藝

雕繡花邊的制作工藝是:①將印有圖案的麻布或棉布等花邊面料緊繃在由兩條平行木棍撐成的木繃上。②先沿圖案的外輪廓線,以3~5支棉線合股的粗棉線刺繡鋪釘,稱為鋪底。③順其鋪底的棉線,施以扣針。在用針上要扣緊、拉齊,使針跡均勻,不露鋪底的棉線,不使圖案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