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裂觀音座蓮,觀音座蓮屬植物的其中一組。植株高大,高約2米以上。葉為二回羽狀;羽片長圓形,長約50厘米。產(chǎn)于臺灣。

中文名

片裂觀音座蓮

亞綱

厚囊蕨亞綱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亞門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厚囊蕨綱 Eusporangiopsida

拉丁學(xué)名

Angiopteris lobulata

蓮座蕨目 Marattiales

觀音座蓮科Angiopteridaceae

觀音座蓮屬 Angiopteris

片裂觀音座蓮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

分布區(qū)域

臺灣

植物形態(tài)

植株高大,高約2米以上。葉為二回羽狀;羽片長圓形,長約50厘米。上部寬約25厘米,向下稍變狹,基部寬約15厘米,羽柄長約4.5厘米,奇數(shù)羽狀;小羽片約11對,具長2-2.7毫米的小羽柄,長6-10厘米,寬2-3.3厘米,下部的開展,較短,三角狀闊披針形,上部的斜升,較長,披針形。向頂端漸尖,基部特闊,斜截形或闊楔形,小羽片的分裂情況變化大,基部大都為不規(guī)則的少數(shù)羽狀全裂或淺裂,全裂片為扇形,倒卵形或長方形,偶為卵形,頂生羽片比其下面的羽片為長,具小羽柄,葉緣淺波狀,全部具粗鈍鋸齒。葉脈下面明顯,上面不太明顯,相距1毫米左右,一般分叉,頂端稍向上彎,倒行假脈長超過孢子囊羣。葉草質(zhì),上面無鱗片,下面沿中肋散生有棕色的鱗片。葉軸粗壯,光滑,干時棕色,羽軸光滑,粗約3.5毫米,上部稍變細(xì)。孢子囊羣長圓形,長1.5-2毫米,彼此分開,距葉緣1.5-2.5毫米,由10-16個孢子囊組成。

地域分布

特產(chǎn)于臺灣(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