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為二回羽狀。葉為草質(zhì),干后上面呈深褐色,下面淺灰綠色,下面中肋疏被褐色鱗片,小羽片柄上的鱗片密。孢子囊羣長(zhǎng)圓形,長(zhǎng)約1毫米,有孢子囊7-14個(gè),距離葉緣約0.3毫米,小羽片的基部?jī)蓚?cè)及尾頭為不育。

植物形態(tài)?

葉為二回羽狀。羽片長(zhǎng)圓狀倒披針形,長(zhǎng)40-50厘米,上部寬15-18厘米,中部以上最寬,下部漸狹,柄長(zhǎng)5-6厘米;小羽片約11-12對(duì),相距2.5-3.5厘米,稍向上斜出,互生,闊倒披針形,頂部的最大,長(zhǎng)12-13厘米,寬2.6-2.8厘米,中部以上最寬,下部略變狹,基部的長(zhǎng)僅3.5-4厘米,寬約1.5厘米,頂部急狹,形成長(zhǎng)2.5-3.5厘米的尖尾頭,基部圓形,稍不對(duì)稱,邊緣有淺圓鈍齒,但基部全緣,小羽柄長(zhǎng)約2毫米,頂生小羽片和側(cè)生小羽片同形而有長(zhǎng)約1.5厘米的柄。葉為草質(zhì),干后上面呈深褐色,下面淺灰綠色,下面中肋疏被褐色鱗片,小羽片柄上的鱗片密。葉軸淺灰褐色,上面有闊溝,光滑。葉脈兩面均明顯,纖細(xì),單一或自基部或很少自中部分叉,通直而頂部稍向上彎,近平展,相距0.5-0.8毫米,倒行假脈長(zhǎng)于孢子囊羣,達(dá)到從葉緣向中肋的1/3處。孢子囊羣長(zhǎng)圓形,長(zhǎng)約1毫米,有孢子囊7-14個(gè),距離葉緣約0.3毫米,小羽片的基部?jī)蓚?cè)及尾頭為不育。

地域分布?

產(chǎn)于海南島(崖縣)。生林下溪旁陰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