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一月1月,李自成攻克汝州。汝州(今河南汝州市)為義軍往來之要道,山中又有土寇。知州錢祚征,招募壯士千人,夜半攻入其巢,土寇大敗。遂令民千家立一大寨自保,土寇乃降。后李自成軍攻汝州,祚征登城拒守,身中箭。月余,大風(fēng)起,炮炸樓焚,城乃陷。
1641年1月15日,官軍追張獻忠至開縣。楊嗣昌自率軍隊到云陽,其余諸將至開縣黃陵城??偙腿缁?、參將劉士杰迎戰(zhàn)。劉士杰率軍深入戰(zhàn)陣,所向披靡。張獻忠登高望見無秦軍旗幟,而左良玉軍無斗志。乃選壯士潛行于溝谷中,乘高大呼馳下。左良玉兵先潰,士杰及游擊郭開、如虎子先捷皆戰(zhàn)死,如虎突圍出。
二月張獻忠
1641年2月3日李自成攻開封。城堅厚五丈。義軍以洞車掩護士兵挖穴,巡按高名衡嬰城固守。周王恭枵拿出庫金百萬兩,招募壯士殺敵,并做米飯以餉軍。開封副將陳永福背城而戰(zhàn),殺義軍二千,李仙風(fēng)督將游擊高謙馳救,又殺義軍七百人。李自成軍遂退走密縣。開封解嚴。
2月5日,張獻忠攻克襄陽城。當(dāng)時,楊嗣昌以襄陽為軍府,餉金、甲器各數(shù)十萬皆聚于城內(nèi)。每門設(shè)副將防守。張獻忠出川后,一日夜馳三百里,道上殺楊嗣昌使者,取其軍符,以二十八騎進入襄陽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見火,以為滿城皆賊,奪門出城,城潰。張獻忠執(zhí)襄王翊銘于南城樓曰:“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毕逋踔祚淬懪c貴陽王朱常法皆被殺。
1641年2月20日,張獻忠攻陷光州。張獻忠攻破襄陽東下,與羅汝才兵入河南,攻商城。當(dāng)時知縣盛以恒移任開封同知,將行。張獻忠軍至,乃與鄉(xiāng)官楊所修等拒守。時天下雨雪,守城士兵凍餒不能戰(zhàn),以恒率眾射殺義軍十七人。后以恒受傷,被抓而死。
三月3月,張獻忠攻隨州。知州徐世淳知道張獻忠軍必至,集士民誓以死守。張獻忠攻城,徐世淳住于南城譙樓,日夜把守,援兵未至。守城月余,援盡力窮。張獻忠乃佯攻南城,潛兵自北城攻入。世淳巷戰(zhàn),死于軍,城遂破。
3月8日(崇楨十四年正月二七日)——明朝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病逝(出生于1587年)
四月4月至8月,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價每石銀四兩,流丐滿道,多枕藉死。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各處設(shè)廠施粥,吃者日數(shù)千萬。
4月19日,朝廷以總督三邊侍郎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節(jié)制陜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諸軍。啟睿本不知兵,受重任不知所為。受命出潼關(guān),將由承天赴荊州,湖廣巡按汪承詔將船藏起,啟睿至,五日不得渡。折而向鄧州,州人閉門罵。過內(nèi)鄉(xiāng),同樣不得入。軍隊只得行荒山,吃馬肉。啟睿聞自成軍圍開封,有軍隊七十萬,不敢去。張獻忠在光山、固始間,兵少,乃與諸將相謀。詔檄左良玉,破張獻忠軍于麻城。開封告急,則曰:“我方有事于獻忠,不及也?!?/p>
1641年4月25日——月食。
五月5月12日,斯特拉福德伯爵在憤怒的20萬名倫敦市民的圍觀之下被砍掉了腦袋,這是在即將到來的內(nèi)戰(zhàn)中被砍掉的第一顆腦袋,斯特拉福德伯爵成了這場內(nèi)戰(zhàn)中第一個不幸的犧牲品,查理一世的統(tǒng)治就這樣開始落下帷幕。
六月6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一帶,大旱,蝗蟲起。當(dāng)時山東等省連歲告災(zāi),給事中左懋等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李青山遂率領(lǐng)民眾起義,阻斷漕運,明廷大震。
七月7月,洪承疇為援錦州率馬科、吳三桂等八大將,兵十三萬駐松山。清皇太極聞之,于八月二十日親率大軍陳于松山、杏山之間,橫截大路。洪承疇懼,欲戰(zhàn)則力不支,欲守而送糧之路已被截斷。于是馬科、吳三桂等相繼逃走,諸鎮(zhèn)兵皆潰。洪承疇所率兵十三萬,先后失亡五萬三千余人。錦州之圍益急。而松山外援亦絕。
八月8月,總兵左良玉于信陽擊敗張獻忠。張獻忠自瑪瑙山之?dāng)『?,屢破?shù)郡,頗為得意。遂再攻信陽。被左良玉擊敗,降將數(shù)萬。張獻忠受傷,乘夜東奔。左良玉急追,會天下大雨,江溢路絕,張獻忠逃走。將至英山又被左良玉副將王允成所擊,所從者止余數(shù)十騎。張獻忠遂投于李自成,李自成欲以其為部屬,張獻忠不從,在羅汝才的幫助下逃走。
8月20日,英國同蘇格蘭簽訂和約 1791年8月20日丹麥航海家維圖斯·約納斯·白令發(fā)現(xiàn)阿拉斯加。
九月9月14日,摩納哥同法簽訂條約,趕走西班牙人。
9月15日,李自成、羅汝才攻打葉縣,副將劉國能守葉縣。劉國能初為義軍,與李自成、羅汝才結(jié)為兄弟,后歸順明官軍,李自成等深為仇恨。力攻縣城,城陷,國能被俘,遂被殺。
十月10月21日,愛爾蘭爆發(fā)民族起義。
十一月11月4日,李自成攻南陽(河南南陽市)。時總兵猛如虎從楊嗣昌下荊州,移駐南陽。猛如虎據(jù)城而守,殺敵數(shù)千,后食盡援絕,城被攻破,如虎與參議艾毓初、知縣姚運熙俱死。又副總兵劉光祚自項城來,唐衛(wèi)聿鏌邀與共守,城陷,亦死之。
11月22日,長期國會又通過大《大抗議書》204條。
十二月12月,崇禎帝敕內(nèi)臣神宮等監(jiān)及各司局庫等毋干外政。并戒諭廷臣:朝廷分職,原是宮府不同。臣子守官,豈容暗奸作弊。況析圭儋爵之義,宜無私交,而防微杜漸之閑,尤先近侍。無奈世風(fēng)日降,士乞遂靡。雖奉公守法者固多,而行險僥幸者亦有。嫵媚交歡,勢權(quán)嫟就,為阿大夫之借譽,左右掃門,有路可通,無徑而走,窺探泄漏,視為固然。以后內(nèi)外大小諸臣,如再蹈前轍,憲典具在,朕不敢私。
12月2日,許潛山、宿遷、太湖、懷安、桐城、望江等各輸麥代漕米,準十之六。不久,又許淮安、揚州輸麥抵漕粟。
12月27日,李自成乘勝再攻開封,連續(xù)攻陷其所屬許州、禹州、陳留、通許、尉氏、洧川、鄢陵、臨潁、長葛、新鄭、汜水等十余城。李自成攻城,巡撫高名衡、總兵陳永福竭力抵抗,而永福射李自成中目,李自成遂撤圍而去。
出生
8月3日,德川家綱出生,1680年5月8日逝世,德川幕府第四代將軍。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次男,母親是側(cè)室阿樂之方(寶樹院),由于長兄出生即夭折,因此幼名為竹千代,被世子般的教養(yǎng)。
10月3日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不詳,(1641年-1717年),后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生,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
李振裕(1641年-1707年),字維饒,號醒齋。清朝政治人物,江西吉水人,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升侍講,出督江南學(xué)政。歷任工部、刑部、戶部、禮部尚書。
有《白山石房集》。
釋續(xù)法
(1641-1728),后又名成法,字柏亭,別號灌頂。清初著述宏富的華嚴學(xué)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東)人。俗姓沈,生于明崇禎十四年(1641),父名沈相,母張氏。年九歲,禮杭縣慈云寺明源為師,初習(xí)朝暮課誦及經(jīng)懺,兼學(xué)《四書》、《詩》、《易》。年十六,正式落發(fā)為僧。年十九,受具足戒。性穎悟,精勤好學(xué),常喜談?wù)撎炫_、華嚴兩家教觀之同異,其師明源曰:“汝當(dāng)審二派之所以異,而毋濫狃其所以同;能審其所以異,自辯其所由同,而并參其非同非異者而證悟焉,則功圓俄頃,見佛于塵毛矣,何彼此分歧之異執(zhí)也”。續(xù)法聞之,豁然開朗。從此博覽群籍,精研教典。如《梵網(wǎng)》、《楞嚴》、《法華》、《般若》、《圓覺》諸經(jīng),無不研習(xí)。從而非但洞悉華嚴教觀,且能融會諸宗。各方請其弘法者,年年皆有。每登講座,聽介云集。宣說妙義,無不欽服。續(xù)法生活簡樸,平易近人,“一衲十年,一履三載”。他勤于寫作,雖年邁而手不停披。清雍正六年(l728),示寂于天竺山慈云寺,世壽八十有八。逝世
徐霞客
張溥逝世,張溥(1602-1641),字天如,太倉人,與同里張禾共學(xué)齊名,號婁東二怪。崇禎四年(1631)進士。崇禎六年(1633)集郡中名士,相與復(fù)古學(xué),名其文社曰復(fù)社。交游日廣,自謂以嗣東林,執(zhí)政嫉恨,朝廷嚴旨切責(zé)。崇禎十四年卒,年四十。有《詩經(jīng)注疏大全合纂》、《春秋三書》、《歷代史論》、《汶魏六朝百三十家集》、及《七錄齋詩文集》等。
3月8日,徐宏祖逝世,徐宏祖(1586-1641),號霞客,江陰人。不應(yīng)科舉。萬歷三十五年(1607)始游歷生涯,登懸崖,涉深澗,收集地方文獻、圖志,集采巖石、礦物,考究地理、地質(zhì),于篝火旁撰寫日記心得。后撰《徐霞客游記》,集中記述其游歷間的考究成果,揭示西南石灰?guī)r溶蝕地貌特征。系世界對此類地貌進行詳盡考察之第一人。崇禎十四年卒,年五十六。
梅之煥逝世,梅之煥(?-1641),字彬父,麻城人,萬歷三十二年(1604)進士,授庶吉士,居七年,歷吏科給事中,廣東副使,山東學(xué)政。天啟元年(1620)以通政參議召遷太常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尋丁內(nèi)外艱家居。當(dāng)時,魏、客亂政,楊漣首劾魏忠賢,漣被拷殺,之煥因同情楊漣而被誣征贓。崇禎元年(1628)起故官,巡撫甘肅,因得罪首輔溫體仁,落職。至崇禎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卒。
12月9日,凡·戴克卒于英國倫敦,1599年3月22日生于安特衛(wèi)普,佛蘭德斯畫家。
1586年——朱常洵,中國明朝明神宗的三兒子,福王。(1641年去世)[1]
雜譚逸事
范復(fù)粹致仕:范復(fù)粹,生卒年不詳,字清六,號玉波,山東黃縣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授開封府推官。崇禎元年(1628)召為御史,巡按江西,禁有司害民,奏請削減郵傳之不便。崇禎九年九月任大理右丞,十年九月擢大理右少卿。崇禎十一年六月擢禮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預(yù)機務(wù)。崇禎十二年十月累進少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崇禎十三年薛國觀罷,復(fù)粹為首輔。輯《武經(jīng)七書大全》、上《百勝錄》。洛陽失陷,復(fù)粹等引罪乞罷,不允。崇禎召見廷臣,語及福王,泣下。復(fù)粹曰:“此乃天數(shù)。”崇禎曰:“雖氣數(shù),亦賴人事挽回?!睆?fù)粹無話可說。崇禎十四年二月加少保兼太子太傅、建極殿大學(xué)士。五月初六日致仕。順治初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