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營養(yǎng)價值石柱參的有效成分:人參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皂甙類,衡量中藥人參的有效成分多少主要是測定人參根的總皂甙和人參單體皂甙的含量多少。由此我們請專家進行了測定。
閆憲珍等石柱參的研究:各種人參皂甙含量比例表
參名 | 生長期(年) | 總皂甙含量(%) | CV% | 來源與產地 |
石柱參 | 8 | 52 | 1.8 | |
9 | 82 | 1.5 | 寬甸縣 |
10 | 91 | 1.4 | 石柱村 |
11 | 98 | 2.3 | 參場 |
12 | 100 | 3.9 | |
展開表格采用薄層層析-比色法進行有效成分人參總皂甙的測定,并以12年生石柱參總皂甙的含量也隨著增加。10年生以前隨著年齡增多,總皂甙增加迅速;而10年以后,增加減慢,從表中還可以看出,12年的石柱參總皂甙含量較比園參高36%,而比山參僅低17%。因此,12年生石柱參所含的總皂甙遠遠高于園參,近于山參。
應用日本島津CS-930薄層層析掃描儀測定人參單體皂甙的含量,結果是石柱參的Rb1含最多的是在11年生,Rb2在10年生。所以,2OS-原人參三醇不是年頭越長含量越多;而Rb1、Rk1、2OS-原人參三醇是隨著年頭增多而增加,以人參單體皂甙平均數(shù)看12年生石柱參略高于山參為11%,而比園參高達40%以上。
藥理作用
寬甸石柱人參
采用生曬10年生石柱參制成煎制劑,用小白鼠進行急性毒性,抗疲勞,抗缺氧,高、低溫等方面的藥理作用試驗,得出石柱參同其它山參一樣,有著抗疲勞,抗缺氧,耐高、低溫的藥理作用。產地環(huán)境
土壤地貌石柱子村位于寬甸東部丘陵區(qū),屬長白余脈,平均海拔500米,最高800米。侵蝕切割深度100-300米。石柱參生長在棕壤土類,棕壤土亞類,酸性巖棕壤性土種多。中層酸性巖類棕壤性土種,厚層酸性巖類棕壤土土種甚少。此種土壤是在花崗巖、片麻巖和混合巖等巖石風化母質發(fā)育的土壤,它所處的地形部位是在低山丘陵的頂部和中上部,坡部較大,侵蝕嚴重,上層較薄,一般在20-30厘米厚,質地較粗,含有較多的粗砂、礫石。土壤發(fā)育層次不明顯,僅有A、C層或A、D層,屬幼年粗骨性土壤。
石柱參產地土壤的物理性質,表層顏色為暗棕、棕灰色,中層為棕黃色,下層為黃白色。表層速效磷平均有1.35ррm,pH值5.5-6.0,屬于微酸性土壤。
表層土壤(0-30厘米)養(yǎng)分
取土樣地點 | 土種名稱 | 深度(厘米) | 有機質含量(%) | 含量 | 速效(ppm) | pH值 |
N | P | K | P2O5 | K2O |
石柱子參場 | 薄層酸性巖棕壤土 | 0-15 | 4.60 | 0.218 | 0.032 | 2.457 | 3.0 | 165.3 | 5.6 |
15-30 | 2.37 | 0.121 | 0.028 | 2.407 | 1.1 | 94.3 | 5.3 |
平均 | 3.49 | 0.170 | 0.030 | 2.432 | 2.1 | 129.8 | |
展開表格金屬微量元素:石柱參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為銅0.17ррm,鋅0.19ррm,鐵32.4ррm,錳12.4ррm,硼0.11ррm,鉬0.04ррm。見下表:
取樣地點 | 土壤名稱 | 深度(厘米) | 銅 | 鋅 | 鐵 | 錳 | 硼 | 鉬 |
石柱村參場 | 薄層酸性巖棕壤土 | 0-18 | 0.57 | 0.53 | 110.5 | 41.7 | 0.09 | 0.07 |
18-39 | 0.09 | 0.10 | 9.9 | 3.6 | 0.16 | 0.05 |
39-55 | 0.02 | 0.06 | 5.5 | 1.7 | 0.09 | 0.03 |
55-100 | 0.01 | 0.06 | 3.5 | 2.6 | 0.09 | 0.02 |
展開表格水文情況石柱子村東臨鴨綠江,水資源極為豐富,石柱子河和滾子溝河于村中心交匯并貫穿全村,河流總長6公里以上。
氣候環(huán)境
寬甸石柱人參
石柱參生長地屬于溫帶濕潤地區(qū)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受季風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為6.5℃,最低為-30℃。夏季平均氣溫為21℃,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0℃,八月份為23℃,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夏季為650毫米,石柱參生長季(5-8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400小時,陰霧天氣較多,長達150多天,無霜期135天。氣侯溫和,降水量大,降水豐富,陰霧多濕度大,日照少,由于地理緯度和云霧、地形植被等影響散射光豐富經常出現(xiàn)人參地區(qū)的“露水陽”天氣,這些石柱參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氣候條件。歷史淵源
寬甸石柱人參是石柱人利用野山參種源,經幾百年的人工馴化栽培而來。
相傳在四百年前的明朝萬歷年間(1572-1620年),山東有七翁結伴到遼東鴨綠江畔的深山老林里采參。在這地方采參特多,為了今后采參能找到這個地方,就在石柱村上屯街西的三岔路口,豎起一塊二米多高的石柱,在石旁同時栽了一株榆樹,石柱子村由此得名。
清朝同治初年(1862年),從山東來了三個人,一個孫姓,一個孔姓,一個孟姓,被人稱為“三人把”,他們沖破禁邊封鎖,聯(lián)合在建參園,名“廣興國”。
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石柱眾參戶議立公德政碑。
民國初期,石柱子村出現(xiàn)了柱參“三大家”,石柱子共有柱參3000多簾,年產量200公斤,年頭最長的達30年,蘆長達10厘米,體須可達70厘米。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日偽統(tǒng)治下柱參生產蕭條,年產量下降到100公斤左右。
1949年后,“三大家”2000簾柱參變?yōu)榧w財產。
1955年,寬甸滿族自治縣柱參僅存200簾。
20世紀60年代初,寬甸滿族自治縣柱參有700多簾。
20世紀70到80年代,由于柱參收購價格過低,栽柱參不如普通園參,寬甸滿族自治縣很多人主張砍掉柱參栽馬參。

寬甸石柱人參
1987年,石柱村民始重視種植柱參。生產情況

寬甸石柱人參
2012年,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石柱人參總生產規(guī)模2000畝,2.2萬簾,年產鮮商品參500公斤。地理標志
地域保護范圍寬甸石柱人參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區(qū)域范圍為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zhèn)石柱子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25°21′00″-125°28′00″,北緯40°43′00″-40°50′00″。
質量技術要求??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的選擇與特殊內容規(guī)定
參場必須選擇在石柱子村境內,否則其形體特征和內在成份將發(fā)生劣變。栽培石柱參的林地一般以柞、椴為主的闊葉林或混交林為好,間生杏條、榛柴等灌木地或休閑多年的老撂荒地。生長楊、柳、松樹較多的不宜。新采伐的林地不經三年休閑的不宜。肥力充足,含沙量25%-30%的腐殖土活黃土,要求排水好,通透性強,酸堿度為中性或微酸性(pH值5.5-6.5)。選背陰的緩坡地,坡度20-40度。坡向東北、北,西北次之,盡量不選正陽坡(朝南坡)。
要求早整地、細整地。最好頭年整地,使用隔年地,當年整地要在伏前整完,熟化土壤,陽光殺菌,減少病害。割場要割凈植株地上部分,留楂矮要鋪均勻,割后2-3天,樹葉雜草稍干即燒,燒場子火勢不能走旺,時間不能過長,燒后撿凈余枝和石塊。參床長20-30米為宜,留腰墊,腰墊坡度5-10度,作好標記,寬度1.5-2米。播種地4-7厘米。若地表平整可不刨床只刨作業(yè)道。栽培地不超過15厘米。在土松時刨,雨后土粘不宜。要求不落生格子,凈樹根、凈泥土,生土回填踩實,覆回腐殖土。腰墊留出,以利于水土保持和后期作業(yè)。柱參喜散射光,斜射光,忌強光。光照不足影響產量,質量;調陽要根據(jù)以定坡向,盡可能合理安排參床方向。盡量采用上午10時前和下午3時后的光照。每日光照不少于5小時即可。床向與坡度一致不可“滾坡”。根據(jù)地勢,棚架類型,播種還是栽苗確定。床寬1.2-1.3米,床與作業(yè)道等寬,陽坡、崗粱,易干地參床稍低,背坡含水量大的稍高,但不超過30厘米。
(2)品種的選擇與特定要求
栽培寬甸石柱人參必須選擇線蘆、圓蘆、草蘆、竹節(jié)蘆四個品種。如品種不純,則必須在翻栽過程中逐步優(yōu)化品種、去偽存真。
種子處理
除凈種皮,果肉的種子以3:1比例(體積比)與沙子拌勻,選擇地勢干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場地挖一坑(30厘米),將拌好種子裝袋扎牢埋入坑中覆土15厘米,上蓋草保濕。
播種
播種時期以秋播最好。10月中旬開始播催芽種子。夏播次之。采籽洗凈后,天氣適宜即可播種。春播最差,4月10前后進行。石柱參有點播和散播良種方法。土質較差,肥力不足,播種后三年或五年移栽采用散播。若土質肥沃,準備培植籽趴貨采用點播。播種時先確定好陽口和床寬,摟平床土均勻的播上種子,覆土3-5厘米,用刨出的樹根,草根蓋好床面。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yè)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guī)定
石柱參一般采用三三制或五五制。具體采用哪種方式根據(jù)地力,病害栽培目的確定。秋栽一般在秋分以后開始,立冬前后結束。栽參的頭一天起苗,最好一天能栽多少就起多少,起苗過多,存放時間過長,易上熱。起苗時選苗,將參苗按大小,品種分類,淘汰其他品種(如大馬牙、二馬牙等),整形下須。石柱參的傳統(tǒng)造型有菱角體、跨海體、過粱體、動物體、怪體等,統(tǒng)稱模靈體。整體下須要切合實際,因參而宜,切不可一刀切,強行整形。采用三三制的,在前兩次整形時,蘆上不留?。徊捎梦逦逯频闹辉诘谝淮握螘r不留丁,而后則根據(jù)需要和喜好,保留一至兩個丁。石柱參的栽培形式有三種:一是上搭蘆平栽。蘆和須彎曲須條長,丁下順。二是下搭蘆平栽,蘆直,須直,形美,但丁上揚。三是斜栽,蘆直須長但下順,是采用較廣的栽培形式。視參苗年齡,一茬簾時間長短確定,以栽五年生苗為例,1.2米寬的參床,每行12株行距20厘米,注意拉體造型,用土壓牢,覆土8-15厘米。
田間管理:
棚架設置:石柱參棚架有全陰棚與透光平棚兩種,6年生前小苗用全陰棚。7年生以上采用透光平棚。全陰棚前檐杈長1.5-1.7米(地上80-100厘米),后檐杈1.2-1.4米(地上50-70厘米),遮陽簾用蒿桿、草桿編織,密實,盡量少漏雨進參床。透光平棚前后檐卡杈相同1.7米,地上80-110厘米,簾子密度為1:1或1:2,雙層簾間夾塑料布防雨。4月20日至5月初為上簾最佳期。上簾前背好料,下覆蓋物,堵床幫。
床面消毒:上簾前下覆蓋物位于生石灰每平方米,100克散入床面拌土,或用1%硫酸銅澆灌床面,不可用高殘留殺菌劑消毒。
除草松土:五年生以上的及時除草,年限長的除草不必過頻,每年三次,適當送土,不宜過深防止傷參須根。
下簾上防寒土,根據(jù)床土濕度和降雨量確定下簾時間,一般過了兩季,氣溫較涼可下頭層簾,立冬前結束播種后四年生參的苗床和移栽后的參床,視土層深淺上防寒土越冬芽以上土層不低于12厘米為宜。
寬甸石柱人參全生育期補施肥不打藥,當參齡達到13-15年即可上市銷售。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的規(guī)定:
當柱參的參齡達到13-15年時即可采挖上市。采挖時要選擇在晴天進行,要小心翼翼,卻保人參各部位完整,無任何損傷。收獲的人參要用苔蘚包裹,以防風干,影響商品價值。
(5)生產記錄要求;
根據(jù)有機印證食品有關規(guī)定建立參場人參栽培檔案,載明以下內容:人參的品種、數(shù)量、參齡、種植日期、病蟲害防治方法和投入品的名稱、數(shù)量、來源、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的有關情況,其資料要長期保存,最少15年。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guī)定
石柱參可以加工生曬參、糖參、紅參,也可以切片,可以制粉。包裝主要是盒裝、袋裝。今后根據(jù)實際要求,還可創(chuàng)新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