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草,禾本科植物。釋名:茭草、菰。

形態(tài)特征

釋名:茭草、菰。多年生,具匍匐根狀莖。須根粗壯。稈高大直立,高1-2米,徑約1厘米,具多數(shù)節(jié),基部節(jié)上生不定根。葉鞘長于其節(jié)間,肥厚,有小橫脈;葉舌膜質,長約1.5厘米,頂端尖;葉片扁平寬大,長50-90厘米,寬15-30毫米。圓錐花序長30-50厘米,分枝多數(shù)簇生,上升,果期開展;雄小穗長10-15毫米,兩側壓扁,著生于花序下部或分枝之上部,帶紫色,外稃具5脈,頂端漸尖具小尖頭,內稃具3脈,中脈成脊,具毛,雄蕊6枚,花藥長5-10毫米;雌小穗圓筒形,長18-25毫米,寬1.5-2毫米,著生于花序上部和分枝下方與主軸貼生處,外稃之5脈粗糙,芒長20-30毫米,內稃具3脈。穎果圓柱形,長約12毫米,胚小形,為果體之1/8。染色體2n=34(Hirayoshu 1937)。

生長環(huán)境

水生或沼生,常見栽培。

分布范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甘肅、陜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臺灣。亞洲溫帶、日本、俄羅斯及歐洲有分布。

主要價值

釋名 茭草、菰。

氣味(菰筍)甘、冷 滑、無毒。

主治(菰筍,一名茭筍、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熱痢,除目黃,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蔣氏最初的命名,便是源于此,蔣草。

起初的母系社會時期,蔣部落因蔣草而得名,所在的地方有一條河也被稱為蔣河。

后來的父系社會時期,蔣的命名也隨之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