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此文闡明了借書與讀書的關系,以時不待人、時不再來,勉勵后學專心攻讀。作者在交代寫作緣起后,就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出人意表,引人深思。此觀點看似偏頗,但讀者讀完全文后,方覺得其深刻,極有道理。作者先以藏書不讀作為反證?;始矣小镀呗浴分膸熘?,各類書籍應有盡有,“然天子讀書者有幾?”“貴人家,藏書滿屋,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至于祖、父輩積書,子孫輩棄而不讀,這種現(xiàn)象太多了。于是作者總結道,有讀書之便而無借書之苦的人“讀書者有幾?”否定答案寓于反問之中。

作者接著由書及物,作了類比,指出人的普遍心理是:借于他人,擔心別人索回,因此不住地觀摩玩賞;但一旦屬于自己,就會束之高閣,借口來日再看。這種心理狀態(tài)說明了“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

作者再以自己的經(jīng)歷來現(xiàn)身說法,更增強了說服力。自己幼時家貧借書困難,但“有所覽,輒省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說明了“借者之用心專”的道理。后來做了官,有條件買書,卻是“素蟑灰絲,時蒙卷軸”,這進一步證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此文最顯著的特點是采用對比的方法論述問題。如將藏書者不讀書與借書者讀書對比,將自己家貧無書之時與有書之時對比,將黃生與自己對比。作者于對比中闡明自己的見解,期望讀書人應該珍惜讀書的機會,從而發(fā)憤攻讀,使學有所成。例如以“非夫人之物”與“若業(yè)為吾有”作對比;以“余幼好書,家貧難致”的勤學與“通籍后,俸去書來”的疏懶作對比;以“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作對比;以自身的“不幸”與黃生的“有幸”作對比等等。這樣不僅能夠鮮明地闡述觀點,也能加深讀者的理解,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而且,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袁枚是一位才子氣頗重、任性適情的人。他列舉天子與富貴人的例子,說明他敢于指責權貴、無視傳統(tǒng)的個性。他珍惜少年時代借書苦讀的歲月,并對晚輩諄諄告誡,說明他極具人情味。[3]

創(chuàng)作背景

黃允修貧而好讀書,袁枚很器重他,也很樂意幫助他,除了借書給他之外,還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費?!顿淈S生序》中說:“又虞其家之貧有以累其能也為羞其晨昏,而以書庫托焉,成生志也?!贝宋募词窃对邳S生借書時有感而發(fā),撰寫而成。[4]

作品評價

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王充閭:“書非借,不能讀”是全文核心。文章通過社會上的普遍現(xiàn)象和自身體驗,有理有據(jù)地闡發(fā)了這個道理。觀點警策,層次分明,說理透辟。所論對于敦促世人讀書頗有教益。(《中國好文章·你不能錯過的文言文》)?

前煙臺師范學院教授、蓬萊歷史文化研究會顧問曲樹程:從體裁上看,本篇和《捕蛇者說》一樣,都是通過一件事情發(fā)表議論。在內容上、在寫法上,這篇文章卻和《送東陽馬生序》很相似,都是勸勉青年讀書學習,而且,為了充分地講明道理使對方心服,都敘述了作者自己的親身體會。(《譯析古文百篇》下)[5][1]

作者簡介

袁枚,男,1716年3月25日出生,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江蘇,先后于溧水、江寧、江浦、沭陽共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聲望,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年),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袁枚倡導“性靈說”,主張詩文審美創(chuàng)作應該抒寫性靈,要寫出詩人的個性,表現(xiàn)其個人生活遭際中的真情實感,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并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隨園詩話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xù)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嘉慶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黃生借書說 · 古詩文網(wǎng)[引用日期2021-12-28][2] 曲樹程編 . 注評譯析古文百篇 . 濟南 :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5-09 . 848 .[3] 湯克勤主編 . 古文鑒賞辭典 . 武漢 : 崇文書局 ,2015-08 . 468-470 .[4]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 . 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語文第6冊教案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06 . 158 .[5] 曲樹程編著,評注 . 譯析古文百篇 (下冊) . 濟南 :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2-06 . 349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