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巴拉碗又名托巴,是用人的頭蓋骨、水晶、黃金做成的一種骷髏碗,又稱內(nèi)供顱器、人頭器,是修“無上瑜伽密部”舉行灌頂儀式的法器,為藏傳佛教法器之一。

中文名

嘎巴拉碗

別名

托巴

構(gòu)成意義

宙眼嘎巴拉碗

藏傳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制成各種法器,不過制作嘎巴拉碗的頭蓋骨,必須來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遺愿制成。

嘎巴拉碗

灌頂?shù)囊饬x是使修行者聰明和沖卻一切污穢。也有人說是使人斷我執(zhí)。

密宗修行者舉行灌頂儀式時(shí),在灌頂壺內(nèi)盛圣水,頭器內(nèi)盛酒,由高僧將圣水灑在修行者頭上,并讓其喝酒,然后授予密法。

嘎巴拉碗(托巴),為眾多金剛乘修行人的修行供器,本尊空行護(hù)法的左手中通常都持有此碗。碗內(nèi)用于盛裝甘露,通常修行人用酒來表示,唐卡中的表達(dá)方式常為紅色的鮮血。

一般修行人作為供器用托巴,內(nèi)裝白酒或紅酒等,用于供奉本尊空行或護(hù)法,也用于修法中自供等用,具體使用方法詳見法本,是密乘修行人的必備品。

托巴/顱器/嘎巴拉為西藏密宗修法時(shí),常見的法器之一,以前通常是以人類顱骨所制作的容器,以人骨制,乃是取其無常之意,周邊再鑲銀或鑲金。其上有蓋,其下有座,座三角形,滿綴代表火焰的花紋。顱器有表供養(yǎng)之甘露,或代表一切福德智慧資糧。

嘎巴拉供碗是藏傳密教按照嚴(yán)格的尺寸和儀軌,用金銀或銅、鐵、玉、瑪瑙、猴天靈骨等制作的碗型供器,主要用于佛壇上盛放各種供養(yǎng)品,如甘露、甘露丸、七寶、藏香、青稞酒、酥油等,其用途與灌頂甘露嘎巴拉碗有區(qū)別,而殊勝之意義無二。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不僅作為密宗法器使用,還是一種重要的供養(yǎng)器,作為一種貴重的舍利進(jìn)行供奉,只供于護(hù)法神殿和密宗師、行者的修煉禪房,或密宗室內(nèi),在寺院的大殿中是根本看不到的。佛教徒對其是相當(dāng)敬重的,認(rèn)為這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是高僧戒、定、慧修持的結(jié)果,非一般人頭骨可比,而且因?yàn)樾蕹郑蠖嗟母掳屠攵肌半[隱有文”。

現(xiàn)在的嘎巴拉碗也有用其他材料制成的,被賦予了保平安、祈吉祥的含義。

文物資料

承德外八廟嘎巴拉碗

承德外八廟的嘎巴拉碗屬于裝飾全顱骨碗,座長19.6厘米,寬19.6厘米,通高24.2厘米。這種碗用金、銀、銅等金屬包裹,并有精美圖案,是非常具有觀賞價(jià)值且現(xiàn)存不多的顱骨碗之一。此件嘎巴拉碗為銀鎏金鏨花,由碗蓋、碗體及碗托三部分組成。蓋鈕為鑲嵌寶珠的火焰形,碗蓋上鏨有四個(gè)纏枝蓮,包圍在蓋鈕周圍。蓋上還鏨有吉祥八寶紋: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寓吉祥如意之意。碗托上部為圓形臺座,束腰處鎏金并嵌一圈綠松石,三面分別飾人頭,四周及碗托底座表面飾纏枝蓮紋,蓮花鎏金。底板刻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內(nèi)容為:“古噶巴喇供椀贊我聞在昔佛月光明以頭施檀普度眾生左旃檀涂右利刀割扵此二人不分別五印三藏古德多有用是義例自施其首十方十色一以化之同凡悲仰共圣慈悲是真供養(yǎng)無供養(yǎng)者作贊饒舌波羅般若乾隆歲次壬子嘉平月御贊?!闭麄€(gè)嘎巴拉碗選材精細(xì),制作精美,工藝考究,珍重之意十分明顯。

破瓦孔

破瓦孔 宙眼

部分密宗用嘎巴拉碗的獨(dú)有特征:嘎巴拉碗頂部偏后有人為的孔洞名為破瓦孔,形成原因詳見破瓦法;

有極少的嘎巴拉碗自然形成的孔洞稱為“宙眼”,在一些喇嘛高僧心目中是修法者靈魂已通天的象征,非常罕見殊勝。

著名的骷髏碗

元朝西藏喇嘛教僧人楊璉真伽盜掘南宋六陵,見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將尸體倒掛在樹上三天,結(jié)果流出水銀,又以理宗頭蓋骨奉給帝師八思巴為飲器,是為骷髏碗。這是宋理宗生前萬萬沒有料到的。理宗的頭顱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宮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將理宗顱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遺址,并對被毀壞的陵墓進(jìn)行了修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