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圖)東周時期的文物

公元前665年是:周惠王十二年;魯莊公二十九年;秦宣公十一年;陳宣公二十八年;蔡穆侯十年;鄭文公八年;宋桓公十七年;楚成王七年;齊桓公二十一年;晉獻(xiàn)公十二年;燕莊公二十六年;衛(wèi)懿公四年;曹僖公六年;杞惠公八年。

公元前665年,周惠王12年,鄭文公8年夏,鄭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665年,鄭國侵略許國的邊界。在當(dāng)時的戰(zhàn)爭中,如果軍隊進攻,要擂鼓鳴鐘就稱為討伐;如果軍隊進攻,沒有擂鼓鳴鐘就成為侵略;如果軍隊進攻,擂鼓鳴鐘的聲勢比較小,就稱為襲擊。許氏與齊氏由同一個祖先,那就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在滅亡商朝之后,周成王大封諸侯。其

中,在商王朝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是被周朝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始祖為許文叔,為太岳之嗣。春秋時期,鄭國、楚國等非常強大,許國經(jīng)常遭到強國侵略。因力量弱小,無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國攻打許,許侯大敗,于是“肉袒謝罪”,楚國才心滿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時,再次進攻許國,許侯沒辦法,第二次“肉袒謝罪”,請求和解。在這種情況下,許國只能遷徙,以躲避楚國的鋒芒。公元前576年,許靈公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公元前529年,遷回葉。公元前524年,遷至容城(今河南魯山東南)。之后,許國差不多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可以想到許國面臨的險惡局勢。許國遷“容”后,雖暫時有了一個長期的休整時間,但是,當(dāng)時諸侯紛爭,許國這樣的小國仍是不能躲過被吞并的厄運。許國滅亡在戰(zhàn)國初期。許元公在位時,許國被楚國攻滅。

(圖)東周時期的巖畫

公元前665年,周朝的大夫姬皮叛國,占據(jù)了樊邑(河南濟源)。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東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傳30代37王,延續(xù)約800年時間。在滅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nóng)神的“后稷”。周部落興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領(lǐng)的時候,他的統(tǒng)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后他的兒子武王姬發(fā)才有條件伐紂滅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采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quán),并進行了東征。此后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并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侖丘。周厲王時,周朝的統(tǒng)治開始衰落。宣王即位后,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統(tǒng)治,在對外征討和開拓疆域上接連取得勝利,出現(xiàn)了“宣王中興”。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寵幸妃子褒姒,用人不當(dāng),加上各種天災(zāi)人禍,民怨沸騰,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將都城東遷至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東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權(quán)旁落,諸侯紛爭加劇,進入了列國征戰(zhàn)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周朝的統(tǒng)治很有特點,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以后的社會有很大影響。周朝享國約800年,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結(jié)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