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菲利普·凱里,外文名Peter Philip Carey,男,1943年5月7日生于澳大利亞,小說家。

彼得·凱瑞是僅有的兩個兩次獲得布克獎的作家之一,另一位是約翰·馬克斯維爾·庫切。他也與人合作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直到世界盡頭》。

現(xiàn)在,彼得·凱瑞是紐約市立大學(xué)亨特學(xué)院“Master of Fine Arts in Creative Writing program”項目的常務(wù)理事。主要作品有《奧斯卡與露辛達(dá)》、《凱利幫真史》等。

中文名

彼得·菲利普·凱里

外文名

Peter Philip Carey

性別

出生日期

1943-05-07

國籍

澳大利亞

畢業(yè)院校

Monash University(中途輟學(xué))

職業(yè)

小說家

主要成就

兩次獲得Booker Prize

代表作品

奧斯卡與露辛達(dá)

人物經(jīng)歷

彼得.凱瑞是廣告人出身。他是1943年出生在澳洲墨爾本附近的小鎮(zhèn)巴克斯馬什(Bacchus Marsh),父親是汽車推銷員。

1948-1953年凱利在當(dāng)?shù)貙W(xué)校上學(xué),畢業(yè)之前就轉(zhuǎn)學(xué)到同州考瑞奧的吉隆語法學(xué)校讀書。1961年,他被墨爾本的蒙納士大學(xué)錄取,學(xué)習(xí)化學(xué)和動物學(xué),但因一次交通事故導(dǎo)致學(xué)業(yè)終端。

1962年-1967年他為墨爾本的很多廣告公司工作過,期間結(jié)識了作家巴里·奧克雷和莫里斯·勞瑞,他們把最新的歐美小說介紹給他閱讀。1964年他和Leigh Weetman結(jié)婚。這一段時間里,他廣泛的閱讀,特別是詹姆斯·喬伊斯,塞繆爾·貝克特,弗蘭茨·卡夫卡和威廉·福克納的作品,并于1964年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作。1968年,他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未發(fā)表的手稿。60年代末,他到歐洲和中東旅行,1968年到達(dá)倫敦,繼續(xù)自己的廣告事業(yè)。1970年,他回到了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和悉尼從事廣告行業(yè)。

1974年凱里發(fā)表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歷史上的胖子》(The Fat Man In History)。他的朋友莫里斯·勞瑞在《國家評論》上為這篇小說集寫了第一篇評論。同年,他和妻子離婚,前往Balmain為格雷廣告公司工作。1976年凱里前往昆士蘭島,打算在那里寫作三周,然后在悉尼工作一周。這一段時間他完成了后來收入短篇小說集《戰(zhàn)爭罪惡》里面的大部分作品和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幸福(bliss).1980年凱里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

主要作品

小說

歷史上的胖子 (1974) 英文書名:The Fat Man in History.是作家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戰(zhàn)爭罪行 (1979) 英文書名:War Crimes:Short Stories.是作家第二部短篇小說集。

幸福 (1981) 英文書名:Bliss.是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

魔術(shù)師 (1985) 英文書名:Illywhacker.

奧斯卡和露辛達(dá) (1988) 英文書名: Oscar and Lucinda.

稅務(wù)審查員 (1991) 英文書名:The Tax Inspector.

崔森?史密斯不凡的生活 (1994) 英文書名:The Unusual Life of Tristan Smith.

短篇小說全集 (1994) 英文書名:Collected Stories.收錄作家過往所有的短篇小說。

黑獄來的陌生人 (1997) 英文書名:Jack Maggs.

凱利幫真史 (2000) 英文書名: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

我虛假的生活 (2003) 英文書名:My Life as a Fake.

偷竊,真實(shí)的故事 (2006)

短篇小說集

“螃蟹”

“剝離”

“醒來”

“生死在南邊館”

“5號室(Escribo)”

“幸福的故事”

“風(fēng)車”在西

“退出”

“上影產(chǎn)業(yè)報告”

“對話與獨(dú)角獸”

“美國夢”

“在歷史的胖子”

戰(zhàn)爭罪(1979年)

“一生之旅”

“你愛我嗎?”

“使用威廉姆森木材”

“最后的日子,一個著名的啞劇”

“一個男生的惡作劇”

“機(jī)會”

“暗香玫瑰”

“藍(lán)的令人費(fèi)解的自然”

“紫外線”

“Kristu杜”

“他發(fā)現(xiàn)她在夏末”

“異國情調(diào)的樂趣”

“戰(zhàn)爭罪”

少年小說

大Bazoohley:兒童故事(1995年)

非小說

一個我們的兒子的信(1994年)

30日在悉尼:一個廣扭曲的帳戶(2001)

來自紐約的信(2001)

對日本的錯誤(2005)

劇本

布利斯(1985年,雷勞倫斯)

直到世界的盡頭(1991年,與維姆·文德斯)

在臺灣,譯作“彼得·凱瑞”。

在出版方面,有以下的作品中譯發(fā)行:

林尹星/譯,《奧斯卡與露辛達(dá)》,臺北:允晨,1999年。

彭倩文/譯,《黑獄來的陌生人》,臺北:皇冠,1999年。

李宛蓉/譯,《雪梨三十天》,臺北:馬可孛羅,2005年。

孟祥森/譯,《凱利幫》,臺北:皇冠,2005年。

在研究方面,有:

羅文君,〈重塑澳洲歷史:論彼得凱瑞《奧斯卡與露辛達(dá)》中的移民者身分認(rèn)同和時空性〉,中興大學(xué)外國語文學(xué)系所碩士論文,2008。

在引介方面,到2011/3/30為止,使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tǒng)”僅找到一篇相關(guān)文章:鄭樹森/策畫、趙明、李志良/譯〈袋鼠原鄉(xiāng)—澳洲小說家Peter Carey彼德?凱里〉,發(fā)表在1991年4月號的《聯(lián)合文學(xué)》。

獲獎記錄

凱里贏得了眾多的文學(xué)獎項,包括:

布克獎illywhacker,在1985年入圍奧斯卡和露辛達(dá),1988年的凱利幫真史,2001年; 盜竊罪:一個愛情故事,在2006年longlisted; 鸚鵡和奧利弗在美國,在2010年入圍。彼得·凱里和庫切已經(jīng)贏得了兩次布克獎的唯一作者。
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布利斯,1981年奧斯卡和露辛達(dá),1989; 杰克麥格斯,1998年的凱利幫真史,在2001年入圍; 盜竊罪:一個愛情故事,在2007年入圍
年的年齡圖書獎illywhacker,1985年不尋常的生活特里斯坦·史密斯,1994; ,1997年杰克·麥格斯
科林·羅德里克獎奧斯卡和露辛達(dá),1988年,2001年的凱利幫真史
英聯(lián)邦作家獎杰克·麥格斯,1998年,凱利幫真史,2001年
新南威爾士州總理文學(xué)獎戰(zhàn)爭罪行,1980; 極樂,1982年
展開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