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公樹(學(xué)名:學(xué)名Neolitsea chui Merr),是雙子葉植物綱、樟科、新木姜子屬植物。別稱青膠木,大葉樟,大香籽。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云南東南部。生長于山谷或丘陵地的疏林中,海拔 500-1400米。

中文名

鴨公樹

亞綱

木蘭亞綱(Magnoliidae)

拉丁學(xué)名

Neolitsea chui Merr

植物界

木姜子族、木姜子亞族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別名

青膠木

木蘭目 Magnoliales

樟科(Lauraceae)

亞科

樟亞科

新木姜子屬(NeolitseaMerr.)

鴨公樹

命名者及年代

Merr.

分布區(qū)域

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云南

形態(tài)特征

喬木,高8-18米,胸徑達40厘米;樹皮灰青色或灰褐色。小枝綠黃色,除花序外,其他各部均無毛。頂芽卵圓形。葉互生或聚生枝頂呈輪生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8-16厘米,寬2.7-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尖銳,革質(zhì),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離基三出脈,側(cè)脈每邊3-5條,最下一對側(cè)脈離葉基2-5毫米處發(fā)出,近葉緣處弧曲,其余側(cè)脈自葉片中部和中部以上發(fā)出,橫脈明顯,中脈與側(cè)脈于兩面突起;葉柄長2-4厘米。

傘形花序腋生或側(cè)生,多個密集;總梗極短或無;苞片4,寬卵形,長約3毫米,外面有稀疏短柔毛;每一花序有花5-6朵;花梗長4-5毫米,被灰色柔毛;花被裂片4,卵形或長圓形,外面基部及中肋被柔毛,內(nèi)面基部有柔毛;雄花:能育雄蕊6,花絲長約3毫米,基部有柔毛,第三輪基部的腺體腎形,退化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有稀疏柔毛;雌花;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有稀疏柔毛。

果橢圓形或近球形,長約1厘米,直徑約8毫米;果梗長約7毫米,略增粗?;ㄆ?-10月,果期12月。

生長環(huán)境

鴨公樹

生長于山谷或丘陵地的疏林中,海拔 500-1400米。

分布范圍

產(chǎn)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云南東南部。

主要價值

經(jīng)濟價值

果核含油量60%左右,油供制肥皂及潤滑油等用。

醫(yī)藥用途

種子:用于胃脘脹痛,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