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明思宗即位后,東北方的后金(即后來的清朝)占領遼東地區(qū),袁崇煥等人于遼西寧遠、錦州等抵御后金可汗皇太極的入侵。1629年皇太極改采繞道長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煥緊急回軍與皇太極對峙于北京廣渠門。經(jīng)六部九卿會審,最后殺袁崇煥,史稱己巳之變。其后皇太極多番遠征蒙古,終于在六年后徹底擊敗林丹汗,取得了傳國玉璽,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即清朝。并且陸續(xù)發(fā)起五次經(jīng)長城入侵明朝直隸、山東等地區(qū),史稱清兵入塞。當時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zhàn),最后于1640年占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投降,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

明朝中期之后時常發(fā)生農(nóng)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污昏庸;與后金的戰(zhàn)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1627年,陜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nóng)民起事,最后發(fā)展成雄踞陜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后占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后成立大西政權)。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后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明朝亡。

登上帝位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死,無子,遺詔立五弟朱由檢為帝。時年十八歲的朱由檢即位后,面對著危機四伏的政治局面,殷切地尋求治國良方,勤于政務,事必躬親。與前兩朝相比較,朝政有了明顯改觀。朱由檢一生操勞,旰食宵衣,每天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節(jié)儉自律,不近女色,天天生活在操勞、恐懼、痛苦、煩躁與焦慮之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

天啟七年十一月(1627年),明思宗在鏟除魏忠賢的羽翼崔呈秀之后,再將其貶至鳳陽。途至直隸阜城,魏忠賢得知大勢已去,遂與一名太監(jiān)自縊而亡。此后明思宗又殺客氏,崔呈秀自盡,其閹黨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發(fā)配、或終身禁錮。與此同時,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托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面對困局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xù)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xiāng)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陜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陜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yè)。崇禎三年(1630年)陜西又大饑,陜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饑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后腹脹而死,六年,“全陜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shù)年來,臣鄉(xiāng)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征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xiāng)鄉(xiāng)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于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并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崇禎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 ”

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北6ㄑ矒嵝鞓吮徽偃刖r說:“臣自江推來數(shù)千里,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亦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盡,蹂躪無余,蓬蒿滿路,雞犬無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fā)夕死?!爸烈灰怪畠?nèi),百姓驚逃,城為之空”,崇禎十四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qū)傳染至北京,崇禎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室九空。

內(nèi)憂外患

??江南水災

江南在崇禎十三年遭大水,十四年有旱蝗并災,十五年持續(xù)發(fā)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tài),盜匪與流民并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fā)。

??匪患猖獗

為剿流寇,明思宗先用楊鶴主撫,后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shù)次大難不死,后往河南聚眾發(fā)展。

??財政困難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于兩線作戰(zhàn),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nèi)部騷亂嘩變。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剛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前期鏟除專權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春明夢余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李鳳翔總督忠勇營”;中后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明思宗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明思宗亦知不能兩面作戰(zhàn),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鑒于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明思宗對于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皇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zhàn)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后戰(zhàn)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zhàn)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又想和滿清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泄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后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思宗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

自縊殉國

崇禎自縊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禎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wèi)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jiān)杜勛投降,十五日,大學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太監(jiān)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比率眨绞?,十七日,圍攻北京城。三月十八日,賊軍以飛梯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守軍或逃、或降。下午,曹化淳開彰儀門(一說是十九日王相堯開宣武門,另張縉彥守正陽門,朱純臣守朝陽門,一時俱開,二臣迎門拜賊,賊登城,殺兵部侍郎王家彥于城樓,刑部侍郎孟兆祥死于城門下),李自成軍攻入北京。太監(jiān)王廉急告皇帝,思宗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太監(jiān)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明思宗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勛戚周奎、田弘遇家。又逼周后自殺,手刃袁妃(未死)、長平公主(未死)、昭仁公主。

然后思宗手執(zhí)三眼槍與數(shù)十名太監(jiān)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后轉(zhuǎn)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jīng)星散,大門深鎖,太監(jiān)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大火四起,重返皇宮,城外已經(jīng)是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明思宗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弊詈笤诰吧酵岵睒渖献钥O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只紅鞋。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jiān)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藍色袍服上大書“

朕涼德藐躬(也有一說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一日尸體被發(fā)現(xiàn),大順軍將明思宗與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過之?!?,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

明思宗死后,自殺官員有戶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尚書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常寺卿吳麟征、左中允劉理順、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駙馬都尉鞏永固全家自殺,太監(jiān)自殺者以百計,戰(zhàn)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余人。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謚曰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