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鴿 覓食的原鴿
原鴿(學(xué)名: Columba livia ),又稱野鴿子,鳩鴿科鴿屬動物。 是中型鳥類,體長29~35厘米,體重194~347克。 頭部較小,頸部粗短,嘴較為短而細(xì),翅膀長而尖。 頭、頸、胸、上背等均呈暗石板灰色,下頸和上胸均閃以暗紫綠光輝;飛羽為濃褐色;下體呈石板灰或淺藍(lán)灰;尾上覆羽及尾羽等與頭同色,尾端有寬闊的黑斑。 鳥喙為棕色,腿部為紅色,爪呈黑色。
基本信息
分布區(qū)域
整個歐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尤其是非洲北部地區(qū),也分布于亞洲中部和南部;已被引入北美洲和中美洲
科學(xué)分類
主要特征
原鴿分布在整個歐洲和 非洲 的大部分地區(qū),尤其是非洲北部地區(qū),也分布于亞洲中部和南部;已被引入 北美洲 和 中美洲 。 喜歡棲息于平原、綠洲、荒漠和山地巖石及懸?guī)r上,最高能達(dá)到海拔4500米的高山懸崖峭壁上;也喜歡棲息在海洋附近的巖石、島嶼、懸崖峭壁和海岸邊的腐朽建筑上。 2016年,原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等級。 2000年,原鴿被中國列入《國家保護(hù)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名錄》。 2021年,原鴿被中國列入《 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征求意見稿) 》。 原鴿可供食用與作為狩獵對象;由于它主要食谷物,對農(nóng)業(yè)不免帶來一定的害處。 原鴿約有13亞種,其中在中國有3亞種。
形態(tài)特征 原鴿是中型鳥類,體型較為肥胖,體長29~35厘米,體重194~347克。
它的頭部較小,虹膜為紅色;鼻孔呈縫隙狀或被羽毛所掩蓋;嘴較為短而細(xì),鳥喙為棕色,基部紫紅色,上嘴的基部大多膨脹而柔軟,被有軟的皮質(zhì)膜或蠟?zāi)?,嘴的尖端稍?a class="dict" href="/azgame/hc2751374.html">彎曲 ;頸部粗短,頭、頸、胸、上背等均呈暗石板灰色,下頸和上胸均閃以暗紫綠光輝;下背和腰呈淺藍(lán)灰;翅膀長而尖,兩翅與下背大都同色,翅上的中、大覆羽各橫貫以一道不完整的黑斑;腋羽灰白色;體羽較為柔軟而稠密,飛羽為濃褐色;下體呈石板灰或淺藍(lán)灰;尾上覆羽及尾羽等與頭同色(有時與下背同色),尾端有寬闊的黑斑,尾下覆羽較深;腿部為紅色,腳短而強(qiáng),4個趾均在同一平面上,跗蹠及趾呈黃銅色至洋紅色,爪呈黑色。
雌雄同色,但雌鳥體色一般要暗一些。
分布棲息
分布范圍
亞種分化 原鴿約有13亞種,包括: C.l.livia 分布于西歐和非洲西北部; C.l.atlantis 分布于佛得角群島、 馬德拉群島 和亞速爾群島; C.l.gymnocyclus 分布于 塞內(nèi)加爾 、 加納 ; C.l.targia 分布于 尼日爾 和蘇丹; C.l.lividior 分布于馬里; C.l.butleri 分布于蘇丹東北部; C.l.daklae 分布于埃及和 利比亞 ; C.l.schimperi 分布于尼羅河; C.l.palestinae 分布于以色列、 西奈半島 和阿拉伯西部 ; C.l.gaddi 分布于小亞細(xì)亞; C.l.neglecta 分布于中國新疆、中亞和 巴基斯坦 ; C.l.nigricans 分布于 蒙古國 和中國河北北部; C.l.intermedia 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和中國華北、山東、青海、海南島等地。
棲息環(huán)境 原鴿喜歡棲息于平原、綠洲、荒漠和山地巖石及懸?guī)r上,最高能達(dá)到海拔4500米的高山懸崖峭壁上;也喜歡棲息在海洋附近的巖石、島嶼、懸崖峭壁和海岸邊的腐朽建筑上。
野生原鴿喜歡棲息于農(nóng)業(yè)地區(qū)或開放的灌木植被中;還喜棲息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舊農(nóng)場建筑里,和城市里的摩天大樓 上。
生活習(xí)性
覓食行為 原鴿主要以果實(shí)、農(nóng)作物和各種種子為食,其中水果有甜瓜、櫻桃等,谷物有燕麥、小麥、小米、高粱、大麥、玉米、花生、云豆、紅豆、豌豆等,還有澤漆種子、 蒲公英花 、 虎杖 、 榆樹 、 毒常春藤 等。 在城市里,原鴿也吃 爆米花 、蛋糕、花生、面包和醋栗。 雌性原鴿需要吃蛋白質(zhì)和鈣含量高一點(diǎn)的食物,才能擁有產(chǎn)卵的營養(yǎng)資源。 在冬季,當(dāng)?shù)孛姹环e雪覆蓋時,儲存地點(diǎn)(如筒倉和谷物升降機(jī))溢出的谷物是它重要的食物來源。 原鴿主要飲用自然界的水,也可以飲用雪水。 原鴿夜間棲息在峭壁或建筑物上,早晨和傍晚飛出覓食;在地面上取食的時候,常小步疾行,并略呈波狀起伏,飛行迅速沿直線,一般離地不是很高,姿態(tài)與 家鴿 相似。
集群行為 原鴿常成群活動,少則幾只一群,多則數(shù)十甚至近百只一群,叫聲低沉;喜歡集群活動于山地懸崖處,在棲息、曬太陽和覓食的同時成群結(jié)隊;也在開闊的草甸、農(nóng)田、村莊等處活動,飛行速度甚快。
活動特點(diǎn) 原鴿通常會一邊走一邊跑,一邊向前和向后搖頭;它們飛行的路徑穩(wěn)定而直接。 根據(jù)氣候的不同,原鴿在白天最常見,在晚上和白天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掩護(hù)。
溝通感知 原鴿具有聽覺和認(rèn)知能力,可以識別不斷變化的聲音元素并將其分組為更大的功能單元,這些單元可以用于區(qū)分相同和不同聲音的長序列;通過認(rèn)知能力,原鴿能學(xué)習(xí)和轉(zhuǎn)移類別成員。
攻擊行為 在筑巢時,雌雄原鴿都具有攻擊性,會啄食入侵者的頭部。 在群體中占主導(dǎo)支配地位的原鴿具有攻擊性,這些原鴿需要更高的身體能量可能迫使它們具有攻擊性,以確保獲得足夠的食物。
生長繁殖
繁殖 原鴿是一夫一妻制,一年四季都會繁殖,但繁殖高峰通常在4~8月間;雄性原鴿求偶炫耀的姿態(tài)與家鴿相仿。 到了 繁殖期,雄性原鴿的頸部膨大,頭部上下晃動,以此對雌性原鴿求偶,雌性原鴿若有意,則會將嘴放入雄性原鴿口中,做出求食狀;一旦配成對,則終生不變。原鴿會用干草、羽毛和小樹枝搭建平板狀、中央稍凹的巢穴,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它們的繁殖地通常在山地巖石縫隙、廢棄的建筑物上或巖石壁架上,在一個繁殖季節(jié)中會繁殖2~3次。 原鴿在交配后8至12天會產(chǎn)下卵,通常一窩會產(chǎn)下2枚白色的卵,但最多會產(chǎn)下4個卵;卵的大小為(36~43毫米)x(27~32毫米)。
孵化發(fā)育 原鴿在產(chǎn)出第一枚卵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共同孵化,孵化期為17~18天;雛鳥孵化快完成時,雌鳥的 嗉囊 壁會形成像乳酪一樣的“ 鴿乳 ”,母鳥將此和水一起喂養(yǎng)雛鳥,因為不必喂食昆蟲;雛鳥晚成性,大約需要經(jīng)過親鳥30天的喂養(yǎng)才能離巢飛翔。 幼鳥的背部為黑灰色,羽端多為白色,下體也較暗些。 原鴿出生6個月左右時會達(dá)到性成熟;在圈養(yǎng)中的原鴿通常能活15年,野生原鴿壽命在6年左右。
物種狀況 總體來說,原鴿的種群數(shù)量正在減少。 至2015年,歐洲的原鴿種群數(shù)量估計為11,000~22,600,000對,相當(dāng)于22,1000,000~45,200,000個成熟個體。 在以色列等地區(qū)原鴿會與野鴿雜交,故很難評估其種群的狀況。
2000年,原鴿被中國列入《國家保護(hù)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16年,原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等級。 2021年,原鴿被中國列入《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征求意見稿)》。
物種危害 原鴿會傳播鴿子鳥病、腦炎、外來新城疫、 隱球菌病 、 弓形體病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等疾病。 原鴿和它們的巢穴中存在寄生蟲,如蜱、跳蚤和 螨蟲 ,這些寄生蟲會給人類帶來健康問題。 原鴿糞便會加速建筑物的惡化,增加維護(hù)成本;大量的原鴿糞便可能會殺死植被,并產(chǎn)生令人反感的氣味。 位于機(jī)場周圍的原鴿可能會對飛機(jī)安全構(gòu)成威脅,因為可能會發(fā)生鳥船碰撞。